中国结婚特有习俗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 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 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 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 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 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 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口口:《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 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口口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 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低俗作品请删除行之。(口口:《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 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 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 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 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 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 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 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 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 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 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 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 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 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 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二、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 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口口,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 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 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 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口口:《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 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 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 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 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 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 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 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 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口口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低俗作品请删除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 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 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 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 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 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 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 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 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 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 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 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三、洞房验贞

在中国,口口是一种受 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 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 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 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 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 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裸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 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 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 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 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 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 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 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后庭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 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 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 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 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 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