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结婚教堂逐个数
一、花园山天主堂
该堂座落在武昌花园山南麓,本堂的主保是圣马利亚、圣约瑟和耶酥这一家三口,因此,它的教内名称为圣家大堂。这座教堂系罗马风巴西利卡式建筑风格,是由当时的意大利人江城德主教亲自设计,建成于1889年,耗资约1万两纹银。
该堂坐北朝南,气势恢宏,砖木结构,做工精良。在它正立面的玫瑰花窗中心,设有一个西式日咎以观测日影记时,这种在洋教堂脸面上的仿古计时器,在国内外已是十分难得一见的稀罕物了。
在它外墙壁上以盆栽橄榄枝造型的雕塑,亦十分吸引人们的眼球,据说当年曾用纯金将它包装过。
它的堂内长36米,宽18米,没有采用常见的三拱廊式,空间宽敞无障碍,可同时容千人做弥撒。新设的五大圆形祭坛,使堂内的矩形基调富于变化。特别是高20米内空顶部的藻井纹饰,则全部采用了黄金镶嵌。这种庄严肃穆,豪华漂亮的教堂,起码在湖北省是个孤例。
二、柏泉天主堂
东西湖柏泉圣安多尼小修院,是天主教意大利传教士于1842年在武汉地区创办的首家宗教教育机构,但时间不长即被清政府关闭。1903年,该院又重新开办,直到1952年才终止办学。据当地的老人说,武汉历史上的地皮大王刘歆生,早年就曾在此就读。
院内的天主堂,其主保也是耶酥一家三口,因此,该堂在教内被称为圣家小堂。原来,该院内还另有一座老天主堂,但早年已作它用。现仍在作宗教活动的这座圣家小堂,建于1903年,平面布局为拉丁十字型,单层砖木结构,系意大利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至今保存十分完好,其内部以罗马柱划分为三拱廊式,显得简洁明快,小巧实用。
目前,它的东边有小河岸柳,西边有花园墓地,南有一字形并列的两栋修院楼,北有农舍炊烟,环境悠静,风景独特,是闹市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三、上海路天主堂
该堂是意大利传教士余作宾设计的经典之作,建成于1876年,系罗马风巴西利卡式建筑风格。平面布局为拉丁十字形,两层砖木结构,整体长40米,宽为26米,堂内三拱廊的中间正厅宽14米。该堂后侧左右建有一对圆形钟塔,遗憾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炸毁了其中一个。
该堂是武汉现存体量最大的天主堂,堂内设有五大祭坛,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做弥撒。因本堂奉耶酥的义父约瑟为主保,所以它在教内被称为圣约瑟堂。
1938年1月18日,以天主教公教进行会的名义,在该堂隆重举行了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和死难平民的祭奠活动。前来观礼者有国民政府的大员邵力子和吴国桢等,蒋介石、汪精卫、阎锡山等名人也派了代表出席。当时中共方面的朱德和彭德怀分别赠送了“成仁取义”和“虽死犹生”的锦旗。
四、显正街天主堂
这座天主堂的时间建成较晚,它是天主教圣高隆庞会在武汉的遗物。天主教圣高隆庞会1919年创立于爱尔兰,以对外传教与办慈善事业为宗旨。该会会士1920年来到汉阳,建立了实力雄厚的教区,使汉阳一带成为了该会在中国的总部所在地。
现在的这座显正街天主堂,于1936年建成,系爱尔兰巴西利卡式建筑风格,单层砖木结构,正立面有方形钟塔一对,正门上的山花圆窗,设计精美。堂内设三廊高拱,线条流畅,素洁大气,可同时容纳500多人做弥撒。最为奇特的是,在堂内唯一的祭坛正中,塑有一尊本堂主保圣高隆庞的立像,使得这座教堂与其它教堂有了特别明显的区别,因此,该堂在教内被称为圣高隆庞堂。
该堂后边现还有圣母山和主教公署楼等建筑,它是汉阳目前最美最大的一座教堂。
五、汉口东正教堂
该堂建于1885年,单层砖石结构,面积约220平方米,是武汉市唯一的俄国东正教堂。因该堂也有主保,所以教内称其为阿列克桑德聂夫堂。
该堂为正十字形平面布局,底层墙面由多项透视拱券组成,上层平面为六边形透视拱券,呼应六坡揽尖顶,活泼舒展,其壁柱与雕刻精细的线脚,美观大方,它是一件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俄罗斯教堂,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鸦片战争后,东正教开始传入武汉,主要信徒是在汉的俄侨,而中国籍神职人员亦多为华俄的混血后裔,所以,在武汉信仰东正教的中国人很少。现在,该堂已成为专门为市民举办婚礼活动的场所。
六、博学中学教堂
该堂建成于1907年,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是基督教英国伦敦会当年兴建的校园建筑。
这座教堂的原始名称叫魏氏纪念礼拜堂,它的身上展现了典型的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英国哥特式教堂不像法国教堂那样力求高大,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它们往往都建在开阔的乡村环境中。英国除了一些著名的大教堂外,多数则是乡村小教堂,这种小教堂非常亲切朴实,普遍采用一堂一塔式的形式,堂内配建的木架构美观精巧,很有特色。
魏氏纪念礼拜堂就属于这种小教堂,堂内祭坛设在十字的顶部。这座近百年的建筑至今完好保存了沧桑古朴的原貌,它是英国哥特式小教堂在湖北难得的经典之作。
七、汉口荣光堂
该堂是武汉市现存最大的基督教礼拜堂,1931年由中国基督徒集资兴建,当初名叫格非堂,是为纪念基督教英国伦敦会传教士杨格非而命名。杨格非于1861年6月21日来到汉口,他是第一位将基督教(新教)传入武汉的人。1951年12月23日,该堂采用圣经中“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处有荣光“的名句正式改名为荣光堂。
该堂系哥特式建筑风格,红砖清水墙为三层砖木结构,底层为中廊式办公用房,二层是礼拜大厅,设有坚券穹隆形大祭坛一座,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做礼拜,三层则为开放式的小型观礼台。
荣光堂正立面钟楼高耸,红瓦两坡以十字架中分,墙体强调竖线,与坚券拱形门窗虚实相间,形成飞向天空的强烈动感,底层勾勒的突出腰线,使整个建筑显得朴实大方。其右墙脚的奠基石,至今保存完好。现在,该堂除了举办正常的宗教活动外,它还是武汉市基督教“两会”开展大型活动的地方。
八、汉口救世堂
该堂所在地是基督教英国循道会在武汉最先传教的地方,该会的英国传教士郭修理,只比杨格非晚8个月来到武汉,他们分属于英国基督教在湖北的两大教派。救世堂的前身叫大通巷福音堂,是武汉早期的教堂之一,因陈旧狭小被拆除后,在福音堂的原址上重建了现在的救世堂。
现在的救世堂建于1930年,系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红砖清水墙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布局呈拉丁十字形,建筑面积约780平方米。该堂与前门楼之间为一庭院,花木扶苏,宽敞优雅。前门楼按三段构图,半圆拱窗,山花精致,而最耐人玩味的还是它楼顶上建有四个八角形的小塔。
该堂大门为单檐琉璃瓦中式盔顶,正立面的二层中间开有白色常圣光冠冕的大十字窗,给人以强烈的宗教氛围感。堂内的祭坛也别具一格,祭坛无穹隆,大胆采用了舞台模式,礼拜面向的平面墙体上,则以彩色玻璃开了个直径达2米常圣光冠冕的大十字窗,这些奇特的设计都充分展示了基督教新教不崇拜偶像的文化内涵。
1931年,基督教英国循道会改名为中华基督教循道会公会后,救世堂曾经作过该会在湖北的中心教堂。
九、武昌圣诞堂
这是基督教美国圣公会在武汉兴建的第一座教堂,它位于武昌昙华林的东头,由于该堂落成开堂在1870年12月25日,因而它得名叫圣诞堂。
圣诞堂系希腊围廊式神庙建筑风格,建筑面积533平方米,单层砖木结构,曲尺型平面布局,屋面平缓,山花朴素,围廊列柱,围而不满。它的身上删去了基督教堂许多必备的建筑要素,它的立柱柱身,也是删减了古希腊科林斯柱头花饰后的产物。这种素洁修长的柱身,更庄重典雅,有寓意女性美的圣母玛利亚在呵护圣子耶酥,以吸引信徒前来崇拜。
圣诞堂的建筑设计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它或多或少显现了美国设计者的某些个性,这种仿希腊神庙兴建的基督教堂,在国内外已十分罕见,它无疑是武汉市珍稀类的文化资源。
十、武昌圣米迦勒堂
该堂坐落在武昌复兴路,它是基督教美国圣公会在武汉兴建的许多带圣字的教堂之一。圣公会的经济实力雄厚,在湖北是势力最大的一个基督教教派。1868年,韦廉臣主教等一行3人首先来到武汉传教,经过发展,圣公会的鄂湘皖赣指挥中心设在了汉口。该会是基督教新教中最接近天主教的教派,所以,圣公会的教堂都有主保。
圣米迦勒堂就是以主保米迦勒的名字命名的。该堂建于1918年,系哥特式建筑风格,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布局呈拉丁十字型。它的形体细长。两坡顶较陡,正立面高耸挺拔,门窗都是哥特式的尖券拱,往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感觉。
现一层为办公用房,二层是礼拜大厅。祭坛前有个约1米高的白玉受洗池,雕工十分精美。堂内的木架构,制作优良,富于变化,体现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该堂还有配套的牧师楼和宽大的庭院,院中有棵硕大的老榆树,浓浓的树荫与满墙的爬墙虎相印成趣,到此观瞻的客人无不留下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