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婚俗种种

 

 蒙古族婚礼

    蒙古族婚礼充分表现了这个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 的独特风格。由于分布广阔,各地婚俗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比如,新郎佩带火镰、蒙古刀和弓箭,致颂词,祝词和对歌等都是 蒙古族婚礼的共同点。     

    东部地区接亲时新娘坐轿车,大门口对歌,洞房门口致颂 词、祝词,更为精彩的是欢送送亲宾客时抢新郎的帽子,以试双 方的机智勇敢和坐骑快慢。这既保留了传统习俗,又表现了农区 特点。     

    西部牧区接亲时新娘骑马,整个婚礼仪式充满了牧区特点。

    西部牧区婚礼申最为热闹而又比较完整地保留传统习俗的还是 鄂尔多斯婚礼。迎亲那天,双方的亲戚朋友着盛装聚集在双方家 中。接亲的队伍由新郎、接亲亲家、伴郎组成,新郎身背弓箭,男 方的亲友们在门口以歌声送接亲队伍出发,新郎一行来到女方 家要绕蒙古包一圈,d能下马。伴娘此时用毛毡拦住新郎的队 伍,开始对歌,伴娘要考间男方很多问题,男方的接亲亲家要对 答如流。经过一番盘问,女方对接亲队伍的回答满意了,新娘才 可以把礼物献上,伴娘撤去白毡,请客人进蒙古包里,蒙古包里 隆重的"乌查"(全羊席)开始。新郎在歌声中向新娘父亲献上哈 达。新娘此刻在另一座蒙古包里打扮一新与好友们依依惜别。  

    宴席结束,新娘要去夫家了,娘家人唱着"送女歌"送行。接 亲队伍回到新郎家,只见门前燃着两堆火,新娘要拉着新郎从火 堆另一端递过来的鞭梢,从火申间走过。这仪式象征着爱情坚贞 不渝,隐含纯洁辟邪、兴旺发达之意。     

    进蒙古包后婚礼开始,揭去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新娘一一拜 过公婆和亲戚长辈。新郎手执铜壶,新娘手端放有银碗的酒盘向 宾客敬酒,被敬酒者一定要一饮而尽,并祝新人幸福。婚礼进入 高潮,丰盛的宴席、醇香的美酒、宾客的欢歌起舞,包含了对新人 的衷心祝愿。

    回族婚礼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方要带上蒸摸、羊肉 给女方家送去,口呕催妆礼"。结婚那天,男方要去车接新娘。新 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称"离娘水"。同时,还要请全可人(即父 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送亲宜早不宜迟。把新 娘接到门口时,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 大门。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 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 能沾地的。两家客人互道过"色拉目"后,举行念"尼卡哈"仪式。 首先请阿旬选诵一段《古兰经》,然后,阿旬当着证婚人间新郎: "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要马上表态。再间新娘,新娘 表示同意,阿旬则宣布:"从现在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 告诫二位新人要互敬互爱。"尼卡哈"仪式结束后,新娘新郎才进 洞房。     

    新郎进洞房后,揭去新娘的红盖头,摘掉头上的喜花,互相 交换礼物,新郎送给新娘包着钱的红纸包,新娘给新郎小红布蛋 蛋式"针扎子",新郎还要用喜糖、核桃、喜枣撒向前来要喜糖的 人,称为"撒喜"。晚饭过后,大家开始闹洞房,由一人当司仪,出 点子,让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三天后,新郎陪着新娘"回「]"(即 回娘家,。有的当日"回门"。

    朝鲜族婚礼

    朝鲜族的传统婚礼仪式,有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新郎骑马 去迎亲,在新娘家举行的婚礼叫新郎婚礼,一般按奠雁礼、交拜 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奠雁礼:新郎迎亲时带去一只木 制的彩色模雁,放到新娘家客房门外一张小桌上,把模雁往前轻 轻推三次,之后行跪拜礼。雁是双双高飞,至死不离的鸟类,奠雁 象征新郎新娘像雁一样永相爱,守贞节,不分离。交拜礼:奠雁礼 后,新郎、新娘一内一外相互跪拜,然后交换酒杯,互相敬酒。房 合礼:交拜礼后;新郎进到新娘房间,同新娘见面,互间家安。席 宴礼:就是新郎接受婚席。席上摆满糕饼、糖果和鸡、鱼、肉、蛋 等,由僳相和邻里青年相陪。捅·宴粹结束时,给新郎上饭上汤,在 大米饭碗底要放3个去皮的熟鸡蛋。新郎用饭时要吃鸡蛋,但不 全吃,留一、两个在饭碗底下;退席后,由新娘吃新郎留下的鸡蛋。     

    新娘离家上轿前,要向父母与长辈叩首告别。新娘坐轿到新 郎家后,举行新娘婚礼。新娘婚礼备有婚席,还举行舅姑礼。新 娘婚席,过去都在院子里举行,以便会屯人都来观看祝贺。现在 一般在屋内举行,由女慎相陪伴。新娘在婚席前正襟跪坐。新娘 婚席比新郎婚席要丰盛,在桌上一定要摆一只煮熟的昂首挺胸 的整公鸡,嘴里还叼着一个大红辣椒,以示吉祥。新娘婚席摆好 后,先请陪新娘前来的女方近亲过目,以示男方不亏待新娘。婚 礼当晚,近亲和村子里的青年男女为新郎、新娘开娱乐晚会,往往歌舞到深夜。     

    婚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备好礼品叩见公婆及近亲,叫舅姑 礼。此外,还有"初行"、"亲宴"、"姻亲相面"等婚后的一些礼仪。 现在,新事新办,新郎不骑马,新娘不坐轿,婚礼从简,已成为风 气,从而出现了许多朴素十大方、热闹的婚礼仪式。

    满族婚俗

    由于满族历史悠长,分布很广,因此各地的婚俗差别较大。 如沈阳一般满族婚娶旧俗,子女成年,男女方父母首先要给儿女 对照八字,如若合婚,双方父母才能由媒人带领"相看",也口H。相 亲",俗称"看门户"。如双方相看中意才能定婚。  

    定婚,男方家要以头环首饰等为定礼,送至女家,称"放定", 又称"过小礼"。这一天,女方姑娘要盛装出见男方家长,装烟、倒 茶敬给男方尊长,男家给以装烟、倒茶钱若干,亦称"斟盅"。     娶亲:由男方选二个结婚日子,由媒人送给女方,叫"送喜日 子"。男方在结婚前几天,择吉昏将聘礼(老酒一瓶30斤、猪一 口;或成衣4件,皮、棉、夹、单)送至女家,叫"过大礼",俗称《下大茶"。纳聘日,男方家长借儿子至女方家,拜见岳父母,称之"磕 头",女方家长赏以钱、针绣等物。女家将聘礼陈列到案桌上,两 家亲翁跪在案下酌酒,互相交递酒杯祭撒地上,称为"换盅",接 着是"开剪",将男方送的彩布与女方做衣服;同时,女改辫发而 盘譬,称为"练习"。  

    娶亲时,一般男方要操办三天。第一天叫"响栅"。这一天婆 婆、婶婆去请老亲少友。头一天动鼓乐、搭灶、劈柴。第二天叫 "晾轿"。迎娶前一天,男方乘轿或车至女方家迎接嫁妆和新娘。 女方送嫁妆和新娘上车,新娘要离家到男方借好的寓所住宿,俗 称"打下处"。女方只把嫁妆送到男家,列于门前案桌上,俗称"过 箱柜"。男方设迎风酒接迎女方送嫁妆人,俗称"下马杯"。     

    结婚吉日,太阳末出,男家就列队迎亲,去时人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清晨,女家用彩车送亲,新娘哥哥护送,路遇井、庙、墓 则用红毡遮住彩车,意为"避煞神"。男方迎亲的彩车与女方送亲 的彩车申途相遇,两车外辕相错,新娘由哥哥抱到迎亲车上,称 为"插车"。迎接新娘到男家,新娘下轿后,新郎手执马鞭对空猛 抽三鞭,或用无头箭向新娘方向射三箭,意为逐黑煞神。新娘头 蒙红盖头,脚踩红毡走到天地桌前,新郎新娘在鼓乐声中向北三 叩头,即"拜天地",俗称"拜北斗",对拜,众亲友贺喜。礼后新娘 要跨过马鞍先进房有侧架设的青布帐栅静坐,俗称"坐帐",亦叫 "坐福"。新娘身着大红袍(俗称"打草衣裳",。入帐,一小女孩手 拿两面铜镜对新娘照一下,然后把铜镜搭在新娘身上,前胸、后 背各悬一面。接着,另一女孩递过两只锡壶(里盛钱米,新娘抱 在怀申(也有夹在腋窝,,叫"抱宝瓶",亦称"抱宝媒壶"。中午,还 要行"阿察布密礼",就是在院内神桌前,新郎单膝跪神桌前,手 擎托碟,用满语念"阿察布密歌",俗称念哈力巴经。"阿察布密" 是合婚之意,歌词大意是夫妻幸福,长命百岁,白头到老,共享富 贵。宴毕,新娘家人辞归,新郎仍在门前为每人敬酒三大杯,为娘 家人送行。     

    其后,新娘才能移入新房内。傍晚新郎入新房用秤杆揭去新 娘盖头,新娘打扮完毕,与新郎、娶亲婆、送亲婆围方桌而坐。新 郎新娘饮交杯酒。闹洞房时,要唱喜歌"拉空齐",多即兴编词,均 为祝福之意。婚后次日,同拜祖先、父母姑舅各尊长亲属,谓之 "分大小"。另有七日"回门"、"住对月"(婚后一个月回娘家住一 个月,之俗。  

    居住在黑龙江省暖辉地区的满族,与东北南部的满族婚俗 差别较大。暖辉地区的满族,男家提亲要先后向女家馈赠肉、酒 三次才能定亲。有的地方还有"纳雁"之俗,因人们认为雁是忠贞 之鸟,一方如死,另一方决不再嫁娶,象征夫妻相爱,至死不渝。 女子上彩车要由兄弟抱上去。解放后,满族婚娶亦实行新办,繁 琐礼仪多被革除,多与汉族婚俗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