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汉服要有“仪式性”
华美汉服
仅仅看昵称,“逆流”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反叛个性,见到了本人才发现,“汉未央”的站长其实是个非常朴实的年轻人。2003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读完硕士之后,逆流一边从事平时的工作,一边就对建设国学网站萌发了兴趣,随后,便开始了他与汉服的不解之缘。其间,逆流甚至一度顶着家庭的压力,辞职专心从事汉未央的维护开发工作。
星期日新闻晨报(以下简称星期日):为什么当时会产生了汉服这样一个概念呢?
逆流:其实我开始是想通过这个网站来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后来因为觉得国学的门槛比较高———你必须要受过高等教育,还要很精通古文,这就太小众了,起不到复兴的效果。相对来说汉服的门槛要低一些,而且物质化了,这样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提出汉服根本上还是为了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
星期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汉服都是非常遥远和陌生的名词,你为什么会对推广汉服有信心?
逆流:汉服的确是一种古装,但是这个古装应该被赋予新的概念,新的理解。而且这个古装不是说它是过时的、没有生命力的,它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我觉得汉服是有生命力的,它不是自然消亡的,而是被人为地中断了300多年。像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其实跟汉服是一个体系的,他们到现在都没有消亡,所以如果汉服的历史没有被中断过,它应该延续为像和服那样的一种民族服饰。所以,我们在推广汉服的时候也一直强调民族性,不怎么强调时代性。
星期日:觉得现在推广汉服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逆流:缺少契机。比如唐装的流行,就是因为有了APEC这样一个机会,这种效应是爆炸式的,搞定了APEC就什么都搞定了。而我们现在的活动虽然有时候会有媒体报道,但影响的范围究竟有限,只能逐步地吸引更多的人,不可能像APEC时那样一下子被传播和接受。
星期日:那你对汉服发展的期望是什么?是希望它能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作为特殊场合的服装?
逆流:我觉得汉服应该是作为特殊的仪式、节日上的服饰,像成人礼、婚礼这样的正式场合。汉服是要有仪式性的,要有文化底蕴,不过也可以让人们作为居家的服饰,就像日本人,他们一般家里会有传统的和式的房间,他们在家里也会穿和服。我希望我们在居家时也能回归民族性。我不提倡太随意地穿汉服,像什么穿汉服骑自行车什么的,这是对汉服的不尊重。我觉得汉服虽然没有国学那样高的门槛,但也不是什么场合都能穿的,它应该有它的高贵性,不能像旗袍那样变成人家跑堂的或者服务员穿的工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