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登记 要参加颁证仪式

 

  

     广州市民政局的颁证仪式让新人激动享受“过程” 资料图片

     据新华社电 民政部表示,今后几年,我国将积极推广结婚登记免费颁证制度,并设立颁证厅,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以提高婚姻当事人婚姻家庭法律意识,增强婚姻家庭责任感。

    结婚新政
    记者获悉,我国拟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到2010年,全国省级民政部门将实现在线实时登记和婚姻管理信息化。

    颁证仪式 增强家庭责任感
    记者日前从民政部了解到,今后几年,我国将积极推广结婚登记免费颁证制度,并设立颁证厅,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以提高婚姻当事人婚姻家庭法律意识,增强婚姻家庭责任感。
    民政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十一五”期间深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意见同时指出,民政部还将从加强婚姻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婚姻指导服务等方面积极拓宽婚姻登记服务领域,更好地为婚姻登记当事人提供服务。

    完善政策 拓展婚姻登记服务
    意见要求,各地婚姻登记机关要广泛宣传婚姻法律法规和有利于婚姻家庭稳定的婚姻道德规范,引导公民依法办理婚姻登记;要开展婚姻指导服务,探索在婚姻登记机关设立社会工作岗位,吸纳社会工作专门人才,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配合计生、卫生等部门,在婚姻登记机关举办婚前体检、优生优育等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政府投入、多方合作、资源共享的方式,为当事人免费提供婚姻指导、优生优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书刊。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实现在线实时登记和婚姻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对当事人婚姻状况的监管。婚姻登记服务领域正在逐步拓宽。

    他山之石
    此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试行了婚姻登记颁证仪式,包括广州、南京等大城市,上海市20个婚姻登记机关已全部在结婚登记中实行颁证仪式,并创造多种形式的颁证活动。
    实行婚姻登记颁证仪式是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外,新人们都非常注重结婚登记仪式,亲人们会从世界各地赶来为他们祝福,有的还当场交换结婚戒指。(新闻午报)


    结婚演变

百年来 我们这样结婚
解放前:
婚纱慢慢进入我国
    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随着上世纪20年代初西方文化的传入,婚纱首次在我国亮相;上世纪30年代西式服装大行其道;上世纪40年代前后,我国有了名副其实的婚纱照。
上世纪60年代:
捧着“红宝书” 举行婚礼
    上世纪60年代,青年男女择偶都重视对方的家庭成分。婚礼仪式上,新婚夫妇分别穿军装和红卫兵服装,来宾为新婚夫妇送上“红宝书”作为贺礼。
上世纪70年代:
自行车接新娘风光无比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对婚礼要求有所提高,双喜香烟、龙虾酥心糖、喜酒家中摆、暖瓶脸盆作礼金……骑自行车接新娘是很风光的。
上世纪80年代:
家具电器金饰都不能少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一套定做的家具、一台崭新的电视机和一枚金戒指成了婚礼是否气派的指标。
上世纪90年代:
盛行中西合璧蜜月旅游
    上世纪90年代,婚礼可以说是“中西合璧”。一般婚礼之后,新人还会去度蜜月。
21世纪:
“闪婚”一族比个性
    21世纪,“闪婚”现象在年轻人中相当流行,他们相恋到结婚的时间往往非常短。(信息时报 金羊网)

三言两语
    结婚登记免费颁证制度引发网友热议,一部分网友持乐观支持的态度,也有一些网友对政策表示置疑。
    观点一:现代社会婚姻家庭责任意识日见淡化,倡导责任确有必要。它至少能够让新婚夫妇知道,两个人要想建立婚姻关系,有一个不可回避的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对日后的生活作出郑重承诺。
    观点二:结婚这件“喜庆事”,对男女双方本来就已经“够累的”了——若是再“平生枝节”,让他们领个结婚证都这么“麻烦”,怎能不加重其身心负担,使其更感疲惫?
    观点三:“该离婚的终究会离”,仪式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效用。在结婚登记的高峰期,一个登记机关一天就可能接待上百对申请登记者,民政机构要为每对新人都举行颁证仪式,该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链接]民政部门别再给新人添累         记者日前从民政部了解到,今后几年,我国将积极推广结婚登记免费颁证制度,并设立颁证厅,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以提高婚姻当事人婚姻家庭法律意识,增强婚姻家庭责任感。

  民政部门的用意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但问题是,民政部门决定推广这种结婚颁证仪式,有没有真正设身处地地替登记结婚的人想过?

  本来,越来越排场的婚礼,已经压得许多结婚当事人喘不过气来。如果民政部门推广这种颁证仪式,能够取代婚礼,倒也是一种可以减轻结婚当事人负担的好事。但在中国的现实背景下,这种仪式根本就不可能取代婚礼。结果势必出现这样尴尬的结局:结婚当事人不但要操办一场民间的婚礼,还要被迫操办一场官方的婚礼。这样一来,无疑会让那些原本已经感到婚礼负担沉重的结婚当事人,感觉到婚礼更为沉重。

  实际上,婚姻当事人的婚姻家庭法律意识,以及婚姻家庭责任感,很难通过仪式得到提高,而需要婚后双方共同努力培养和维护。作为民政部门,其所应该做的是努力做好新人婚前体检服务以及引导结婚当事人新事新办,努力破除婚礼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陋习。

  趁这种做法还没有真正得到推广之前,笔者想奉劝民政部门一句:别再给结婚当事人添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