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出行提防“陷阱”

 

      陷阱之一:“自理费用”超团费
  
  为了争取客源,有的旅行社大打“低团费”甚至“零团费”旅游的招牌。旅游者不明里,纷纷报名参加,结果大呼上当。
  
  王女土就有过类似经历。她看到有旅行社打出泰国游,每人团费才3000多元,就毫不扰豫地给自己和女儿报了名。没想到出去才发现,旅程安排极不合理,其中—个上午只安排两个活动,一是去金店购物,一是去皮饰中心参观,景点去得很少。于是游客提出看景点和城市,出乎意料,导游答应得很爽快:好!不过得自费。于是旅游项目大多成了自费项目,在导游的热心“指导”下,全团成员又吃又喝又玩又看又买又带。短短几天下来,除了团费6000多元外,竟又消费了一万多元。
  
  事实上,我国的旅行社行业早已进入微利时代,商家推出超低价的同时,为了盈利,难免要压缩旅游景点参观时间,增加购物点,甚至强制消费者参加自费项目。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如果旅行社推出的所谓“特价”低于正常市场价格10%以上的话,旅游者就应该三思而行了。

  陷阱之2:免费项目不免费
  
  李先生前一段时间去了张家界旅游,途中,导游小姐指着一座极其简易的二层建筑物说可以进去看民俗表演,“那里是免费参观。”
  
  不明真相的李先生一行走进去,看到当地土家族的婚礼表演已经开始。这时一个表演者走来,邀请李先生扮作新郎。入洞房了,只听那位表演者宣布:土家族有个习惯,新郎、新娘入洞房前,新郎要给新娘50元钱作见面礼。李先生立马窘住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李先生不失豪气地掏出了50元钱。然而事情并没有完,刚刚进得“洞房”,表演者又宣布:按土家的习惯,新郎在给新娘揭盖头时要给揭盖头钱,这下,李先生傻眼了。当着众人的面,他不得不一路苦撑下去,总算“大婚告成”。这次“免费参观”,李先生交的赞助费”还真不少。
  
  陷阱之3:旅游大餐随意减
  
  徐女士前一阵子参加欧洲行,结果这趟旅行的含金量并不高,巴黎行程上卢浮宫、凡尔赛宫赫然在列,可到了当地才知道行程安排的只是在两宫外面闲逛,真正进去听讲解,至少要250欧元的讲解费。
  
  更令人惊讶的是,同样是讲解员,身价也有高低。“挂牌的卢浮宫中文讲解员1小时身价为250欧元,也有100欧元‘开讲’的中文讲解员,不过相应的时间、内容也就跟着严重缩水。”走同样的路线,这位中文讲解员半小时就回到了起点,而且其中不少内容谬以千里。
  
  8天时间,徐女士逛得最多的就是大广场、公园等免费景点,常常还会被导游任意砍去两三个。每天都是吃“免费餐”,偶尔遇上了一两顿“正餐”,自费交钱不说,就连价格也是各报各的,抬价、掺水等等手法都使出来了。最常见的就是自费项目收费普遍上涨,如从某些导游口中报出的游湖等游项,比起景点标价均会抬高5欧元。
  
  对游客来说,去一个景区旅游,其精华景点是一定要游玩的,否则无异于买椟还珠。但很多景区的精华景点收费远远高于一般景点,旅行社往往会将这些景点列为“自理”项目。因此旅游者在出行前,必须仔细“审核”旅行社给出的行程表,弄清整体费用和性价比再作决定。否则只能忍受打折扣的“大餐”了。

  陷阱之4:导游介绍伪劣品
  
  去年11月,倪同学和同学到桐庐某景区参加地下河漂流游。上船前,导游夸大其词,把地下好玩的程度渲染得般其酷,可到了洞里才发现,看似阴森的洞窟里其实是被五彩灯光“打扮”得毫无天然本色。所谓的惊险景点也不过是牵强附会。
  
  更绝的是,在导游的极力推荐下他们加钱参加了原本不在计划中的地下暗河“探险”项目,在昏暗的洞中,手电光射及之处勉强可以看出周围尽是大小石块,毫无景致可言。既定的50分钟还没过半,倪同学的手电就快撑不住了,而且越走越闷热,不少人都汗流浃背。
  
  好不容易撑到头,却只见一盏昏黄的灯旁,一个中年男子拎着部数码相机在等生意。壁上极其黑色幽默地写道:“此路未通,游客止步。”好容易盼来的探险,最后竟成了钻洞,实在是扫兴至极。对于导游临时加的景点,游客不能听信一面之词,而是要多考虑,最好要对方拿出详细的资料再作决定。

  陷阱之5:老乡骗你没商量
  
  张先生便遭遇了“老乡”设下的离奇骗局。他们一行人到达井冈山后,由当地旅行团接待。导游让旅行者进了一家茶叶店,店内两名漂亮的女服务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在交谈中,服务员得知张先生等是辽宁铁岭人后,称老板祖籍就在辽宁铁岭,将老板叫了进来。据老板讲,他老家在铁岭开原,他投资到当地做茶叶和宝石生意,每年可以收入上千万。之后,他又准确说出铁岭市委和市政府领导的名字。
  
  聊得差不多了,老板领着旅游者走进自己的珠宝店。一会儿,老板手机响了,他兴奋地告诉旅游者们,新娶的太太刚生下一对双胞胎,原价3000多元的宝石,现在以1000元卖给旅游者们,就当是家乡人为他贺喜。于是,一部分旅游者买下了宝石。离开后才发现,这些宝石是人造的,市场价只有一二百元。
  
  据了解,旅游团到达当地的晚上,这些行骗者在当地导游口中知道旅游者来自何方,然后上网查找当地有关领导名字和地名,背熟后,就开始了上述行骗伎俩。
  
  而一些境外游的线路中,当地导游会带游客去“枪店”。“枪店”里面的东西比外面要贵上一两倍,为了防止客人看到其他店里有便宜得多的相同商品,导游会想方设法延长活动时间。比如本来吃半个小时的饭,他会在吃饭后再加上半小时的“饭后休息”,本来购物的时间是1个小时,他就多放给游客半个小时。尽量多占用客人的自由活动时间,这样客人就不会有时间去发现其中的“描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