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族服饰精品欣赏

 

       记者从前些时候在银川举行的“2007中国宁夏首届回族舞蹈服饰展演”活动上从200多套时尚、美观的回族职业装、生活装、礼仪装中撷取了数套精品回族服饰,以飨网友。

白色婚礼服


中国回族服饰的特点有三:一是头饰最为显着,二是崇尚白色,三是因居住的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化。

常服


     回族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兄弟民族实属同一,始终保持浴俗净身和房内清洁的习俗,只是在衣着方面有着区别。回族的男性多以白帽为标志,上身着白汗搭,外罩黑夹,下身穿普通深色裤,脚穿圆口布鞋。姑娘或新婚妇女,头戴红色或绿色头巾,上身多着花色或浅红色衬衫,外罩黑色胸前多花紧身夹,下着彩色长裤,脚穿绣花鞋。老年妇女多着青色或深蓝色,头戴黑长盖巾,甘肃为黑盖,宁夏等地也有戴白色的。

 

黑白相间婚礼服

 

 回族时装展示


    外表上看,回族男性体态雄健,以自信、坦率、大方、潇洒豪迈为特征。女性温婉秀丽,性情忠厚、善良,待人热情,有时见陌生人含羞遮巾或半开巾角斜眼瞅看。回族男子头缠“戴斯达尔”、戴各种样式花色帽子的习俗,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了。

 

婚礼装


    我国回族把服饰通常称为“衣着”、“穿戴”,它的发展和传承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唐朝的杜环在唐和大食的一场战役中,战败被俘,把他自己在其地的所见所闻作了记录,其中谈到大食的服饰:“(大食)一名亚俱罗,其大食王号暮门,都此处。其士女瑰伟长大,衣裳鲜洁,容止闲丽。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系银带,佩银刀”。这些大食人有不少后来到中国经商,把这种服饰上的习俗自然也带到了中国。

 

女性日常时装


    《新唐书》第一次记载了回回人的形象和服饰。据称:“大食本波斯之地,男子鼻高,面黑而髯,女子白皙,出门障面,系银带,佩银刀……”宋代朱或在《萍洲可谈》中载:“广州蕃坊,蕃人衣裳与华异……”唐宋时期,有不少波斯、阿拉伯来的商人,一般都被称为“蕃客”,这是回族的先民。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则记载得更明确:“宋时蕃商巨富,服饰皆珍珠罗绮,器用皆金银器皿。”可见他们当时穿的是有各种特色花纹的丝织品,佩戴戒指,使用金银器具等。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中西亚一带来华回回人的服饰打扮是很有特色的。

 

时装展示


    同时,唐代中国汉族等民族妇女的装束打扮深受西域波斯人的影响,比如当时被称做“帏帽”的帽子,就是有波斯一代遮沙挡风、遮蔽面容的面纱演变而来,在唐代各族妇女中非常流行,身上的披帛也是从波斯传来的。中国女性在额头上点红点、抹口红、抹红脸蛋、染指甲等美容做法也是受波斯人的影响而形成。这些习俗见证了东亚和中西亚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融。
    宋代周辉《清波别志》说:“层檀,南海旁国也。贵人以好越布缠头。人之言语如大食。”元代,回族人的服饰习俗和其他习俗一样,都是自由的,没有任何限制,有着汉族服装的,有穿古波斯、中亚各族、阿拉伯等民族样式的,有自制的白帽、巾袍和鞋等,开始向民族服装发展。但是,到了明代,回族人的服饰习俗就开始受到限制。回民族不是依据民族习俗和祖先的服装样式,结合在中国居住发展的实际来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而是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强迫命令和限制。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采取禁止“胡服”的政策,这样,回族开始形成的服饰习俗就不能很快得到发展。


    回族的服饰具有多重作用。一是保护身体。这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的客观的必然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服饰,夏天穿单衣,冬天北方回族人多穿棉衣和皮衣、皮鞋等,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人为了防寒还戴棉帽、皮帽或耳套等。回族妇女为了防风沙还戴盖头、搭围巾等等。二是装饰的作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回族人也不例外,这是人类美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如男子穿衬衫、套青坎肩,女子点额、染指甲,在衣服上绣花,都有装饰的因素。三是具有信仰的因素,回族人去清真寺或过民族节日,需穿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这构成了回族服饰的民俗特点。

 

时装晚礼服


    回族特别是其宗教人员的一些服饰,其渊源与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影响有关。如回族妇女的戴盖头习俗,是受阿拉伯妇女习俗的影响。又如平顶帽和一些头饰,均来源于波斯和阿富汗。教长戴的红、绿色高詹硬壳带穗的帽子,则来自土耳其。陇东南回民(主要是哲赫忍耶)所穿的宽大长衫和戴的六角帽或八角帽,与阿曼、也门一带的衣帽很相似。因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禁止偶像出现,所以,回族服饰图案上很少见到人物、动物、鸟虫的形象,而花卉图案与阿拉伯文字图案则是回族服饰最常用的纹样。少数阿訇等宗教职业者尚保留长袍或号帽外缠头饰等传统习俗,回族阿訇的经文水平达到程度时,即举行穿衣仪式,穿上绿袍,戴上象征清真寺圆顶的帽子,并缠以白色头布,称为“穿衣阿訇”。

 

宗教礼服


    因回族长期与汉族杂居,服饰汉化较为严重,但在回族聚居的西北等腰三角形地区,回族还保留着较强的民族服饰特征。另外,回族宗教人员的服饰与阿拉伯、波斯等腰三角形地的服饰相近,如:缠头与宽大的长衫等。

 

礼拜服


    “青丝不见青天”,是世界穆斯林妇女的一种传统的宗教习俗,故多以面纱、披巾蒙面遮发。 回族妇女一般蓄发,挽髻或编辫,上顶一块白盖头,也叫搭盖头,也有用其他颜色,如浅色、黑色及印花等。盖头斜角对折,露出面孔,将两角拉拢扣在下颌下,让其自然垂下披在身上。戴盖头时要求仅露面颊,不露头发。回族妇女的盖头用料十分讲究,现在,大多选用纱布、绸缎、涤纶织物、乔其纱等腰三角形面料。戴盖头的习俗,源于阿拉伯国家,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阿拉伯地区,原来风沙很大,水源缺乏,人们平时难以及时沐浴净身。为了防风沙,讲卫生,妇女们自己缝制了能遮面护发的头巾。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俗。故回族女子从九岁时开始戴盖头。盖头的颜色标志着女子的身份与年龄,未婚少女戴鲜艳的绿色盖头(绿色是吉祥色),嵌金边,上绣素雅花草图案,清新、秀丽、明快、悦目;已婚妇女戴黑色盖头,只披到肩头,显得肃穆庄重;老年妇女(60岁以上者)戴洁净的白色盖头,披到背心处,看上去虔诚古朴。女孩9岁以前不戴盖头,头顶常排一大排花发卡,穿中式艳丽短裤褂和短绣花背心及绣花鞋。在城市里,除少数老年人戴盖头外,多数回族妇女戴白帽,或各色头巾。


    近年来,回族人民生活日渐提高,城市的回族,特别是青年人,也和汉族一样,有不少人已喜着新潮时装,讲求款式新颖别致,色彩艳丽多姿。穿着考究的西装,系上颜色鲜艳的领带,头戴无沿小白帽,将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相融合,也显得十分潇洒、英俊,落落大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又有了改进,宁夏川区及其城镇的回族妇女都以白色护土帽和彩色头巾代替了过去的盖头,使回族聚居区色彩斑烂,美化了回族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