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VS传统 中西婚礼对对碰

 

       一生一次的盛大婚礼,身为主角的你当然盼望着与至爱亲朋一同分享这无比欢愉的时刻,你会选择神圣浪漫的西式婚礼,还是传统喜庆的中式婚礼?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婚礼形式,为的都是见证你们的幸福与甜蜜。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嫁掉吧     

(一)、婚礼礼仪

西式婚礼礼仪

一般西式婚礼分为仪式和婚宴两个部分进行。

一、婚礼仪式

       证婚人(牧师、神父或主持婚礼的长辈)走到婚礼台的正中位置,面对宾客站定下来。新郎与主伴郎走到证婚人的左手边(即宾客的右边),面对宾客站好。其他伴郎、伴娘、花童、戒童一对对并肩走入,来宾们站起来迎接。男女傧相分开两队,在婚礼台两侧呈八字形向外依次站好,女傧相们站在左边,男傧相们站在右边。花童站在主伴娘的后面,戒童站在主伴郎的后面。

       婚礼进行曲奏响,新娘手捧鲜花,挽着父亲的手入场。在新教的婚礼上,新娘的父亲与女儿站在一起,牧师站在新人面前一两步的距离,询问:“是谁嫁出这位女子?”他的父亲把女儿的右手放在牧师的手上说:“是她的母亲和我。”然后父亲退到台阶下面前排左边的座位跟前,坐在自己妻子的旁边。牧师用右手举起新娘的手,再用左手举起新郎的手,并且非常庄重地将新娘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

       如果新娘既没有父亲,近亲中又没有男性长辈,她可以独自走上圣坛。当牧师问“是谁嫁出这位女子”的时候,她的母亲就从前排左边的座位上站起来回答说:“是我。”新娘的母亲无需向父亲那样,站在女儿的旁边,也无需把女儿的手放到牧师手上。

       在天主教的婚礼上,无需在神父面前举行嫁女儿的仪式。当新娘走近圣坛时,新郎应上前迎接,并让新娘站在他的左边。此时,新娘的父亲收回自己的胳膊,新娘把右手伸给新郎,挎在他的左臂上。也可以手拉手或者肩并肩地站着,面向圣坛。

       证婚人询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接受对方成为你的丈夫/妻子”,新人互相说完“我愿意”之后,宣读结婚誓言来表达他们相亲相爱、忠贞不渝的决心。接下来新人互相交换戒指,并说道:“这枚戒指象征我们两人的结合。”

       这时候,证婚人宣布新人的结合生效,并示意新郎亲吻新娘。之后证婚人示意新人转向宾客,并宣读:“女士们先生们,我荣幸地向你们介绍XX先生和夫人。”新人在人们的起立鼓掌中,重新走过婚礼甬道,走出婚礼会场。

二、西式婚宴

    婚宴开始前,新人还未入场之际,通常有一段鸡尾酒时间。

       在新人及全体来宾到达婚宴地点的时候,以新郎新娘、傧相和新人家长组成迎宾队列。新娘的母亲站在队首.她向宾客们问候.并把他们介绍给新郎的母亲。新郎的母亲站在她后面,接着是新娘和新郎,新娘站在新郎的右边。主伴娘跟在后面,最后是伴娘们。

       当所有来宾入座后,主持人宣布新人及家长入场,并依次介绍入场者的姓名和身份。顺序如下:新娘父母、新郎父母、伴娘和伴郎、主伴郎和主伴娘、最后新婚夫妇入场,全场来宾起立鼓掌。

       新娘和新郎坐在餐桌的中间,面向大家.他们的对面不坐人,以便使宾客们都能看见新人,新娘坐在新郎的右边。伴郎坐在新娘的右边,伴娘坐在新郎的左边。

       在有席位的婚宴上,人们一入座,就应上第一道菜。在吃完餐末甜点和水果后才跳舞。如果在下午的婚礼后立即举行招待会,使晚宴向后推延,就应在晚宴前请大家跳舞。如果是自助餐形式的招待会.新郎和新娘在恢复了迎宾疲劳之后,就应开始跳舞。

       在新娘新郎跳第一支舞时.所有的宾客都应观看、喝彩。新娘的第二个舞伴是她的公公,然后是她的父亲。同时,新郎要请他的岳母跳舞,然后请自己的母亲跳舞。接着是新娘的父亲邀请新郎的母亲跳舞。当新郎开始与伴娘们一起跳舞时.客人们也开始找舞伴跳舞。当然,所有的男宾们都应设法请新娘跳舞。

       宴会接近尾声时,新娘请来宾中的未婚女士集中在楼梯下面或其他适合的地方,新娘在走下一半楼梯时,将花束扔给她们,抢到花束的女孩被认为是下一个结婚的姑娘。为了表示没有偏袒,新娘在扔花时,要背转身,从肩头往后扔。

       如果是正餐,上甜品时新郎新娘要一起切开婚礼蛋糕;如果是自助餐,在宴会即将结束时候切。

       新娘在母亲和伴娘的陪同下回房间换旅行装。新郎也在伴郎的陪同下来到预先安排好的房间换装。双方的家人聚集在门口,欢送新婚夫妇启程。新人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上车离去,踏上蜜月旅程。     

中式婚礼礼仪

        中式婚礼的讲究很多,在婚礼正式举行之前,要经过合婚、相亲、放小定、择吉日、放大定、送嫁妆等许多的礼节。下面是以北京为例,婚礼当日的程序。

一、亲迎

       吉日一到,新郎要亲自率领仪仗前往迎娶。男方至女方家迎亲,要先进雁为礼,《仪礼》中称之为“奠雁”。雁一生中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便形影不离,二者中若死去一只,另一只则形只影单终生不再婚配。以此反映夫妇坚贞不移、琴瑟合鸣、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一人在最前边盛装骑马负责开路,然后依次是回避牌、吹鼓手、铡锣、缀灯、旌旗等,同时把金瓜、钺斧、朝天镫等各种兵器,也都排列在仪仗的行列里。新郎骑马或坐绿帏轿在前,新娘的绣花大红轿随行于后,真是威风凛凛,此时此地的新郎好比状元及第,难怪说结婚就是“小登科”了。

       花轿抵达女家门前时,女家一定大门紧闭,这叫拦门。男方在外叩门,催请新娘上轿。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女家院内必有人隔门要“红包儿”。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男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暄,男方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喜庆的意思。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张毡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辟邪。

二、拜堂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人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在新娘下轿(车)撒彩色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下轿的时辰一到,把花轿抬到大厅门口。此时新郎官先向轿门作三个揖,由送亲太太启开轿门,由伴娘搀新娘下轿。然后递给新娘一个小瓷瓶,瓶内装以五谷及黄白戒指两枚或四枚。新娘把宝瓶抱在怀里,然后由伴娘及送亲太太搀扶,姗姗而行。另由两人前后接铺红毡,使新娘脚不沾地。此时新郎已站在天地神案前,手持弓箭向新娘身上轻射三箭,借以驱除邪魔。射箭的姿势是射一箭退一步,然后新娘跨马鞍,走火盆,这些礼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三、进洞房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后,仪式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亦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还要撒喜果于帐中,称为“撒帐”,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

       接着的节目就是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是送亲太太从女家带来的。吃过子孙饽饽,又吃长寿面,长寿面是由男家准备的,取“子孙万代,长生不老”的意思。然后是“合卺”酒,又称交杯酒。用一条红线绳子,两头各系一只酒杯,新郎新娘各饮半杯,再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交杯酒礼是在洞房之内举行,然在大厅里又摆一桌酒席,俗语叫“团圆饭”,席间新郎新娘坐上座,其他宾客均坐陪座,表示从此成为一家一姓。

       “闹洞房”习俗古已有之,自两汉以来一直盛行不衰。闹洞房除逗乐之外,还有其他意义,比如把洞房闹得热闹红火,驱除冷清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里,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习俗基本上保留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如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习俗的沿袭与演变。

(二)、婚礼用品

西式婚礼必备

        婚纱:下摆拖地的白纱礼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礼服向神表示真诚与纯洁。以前的新娘婚纱并不是单一的白色,女孩们凭借个人喜好选择婚纱的颜色。直到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在自己的婚礼上身穿一袭豪华的雪白婚纱,她的高贵美丽惊艳四座,为众人追捧效仿。从此,白色婚纱便成为一种正式的结婚礼服。

        头纱: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在公元前10世纪,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成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以前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着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纯洁。据说,当年玛莎·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乐斯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的由来。

         手套:在中古世纪时,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手套的款式要考虑婚纱的袖长,如果是无袖婚纱就要配长手套。

        捧花和胸花:早年的绅士们向意中人求婚时,常常采摘花朵束成花束送给女孩。从求婚者送的花束中,摘下一朵别在对方胸前,代表婚姻的首肯与承诺,这一朵摘下的花便是新郎胸花的由来,因此新郎胸花一定要使用新娘捧花的花材。

        钻石订婚戒指:这个传统始于十五世纪,当时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以钻戒向柏根地的玛丽许下海誓山盟。他的亲信大巨呈文:“殿下,在订婚时,您必须送一枚嵌有钻石的戒指。”麦西米伦纳言。这个仪式从此流传至今,已有数世纪之久。

        蛋糕: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前,小麦粉被用来洒在新娘的头上,以此来象征幸运和繁荣。有的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著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作为夫妇共同生活的象征,新婚夫妇一起切蛋糕就成为了习俗。

中式婚礼必备

        花轿: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的。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迎亲太太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回时新娘、迎亲、送亲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或绿)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需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天地桌:多放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秤称“六证”。意为“六证”可知家里粮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貌怎样、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讲只有“三媒六证”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等到吉时,举行结婚典礼,俗称“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后夫妻交拜。

        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三)、婚礼习俗

西式婚礼习俗

        1.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新娘需要“一点新,一点旧,一点蓝,一点借来的”这样四种东西——旧的这样东西,必须是一位婚姻生活幸福的女人提供的,这样才能暗示着幸福生活也能相传。比如母亲传下来的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的东西一般来说是礼服或者是鞋子;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借来的东西是金制的,可以来保证未来能有好财运;蓝色的东西用来象征纯洁、谦虚、忠诚和爱。

        2.抛花球:在婚宴快要结束时,新娘将她手中的花束抛向身后的未婚女客人,传说,得到花束的女性将会成为在场客人中的下一个新娘。新郎抛袜圈 同样谁接到就象征快要成新郎了

        3.抛袜圈:与新娘抛花球相似,新郎要取下新娘的吊袜带,抛向身后的单身汉们,同样,得到者将成为下一个新郎。

        4.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古时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接通往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在新娘的三只手指上,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就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于是左手的无名指就作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5.男右女左: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已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剑,击退敌人。

        6.蜜月:“蜜月”(Honeymoom)一词的由来起源自古欧洲的习俗。新婚夫妇在婚后的三十天内,或直到月缺时,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以增进性生活的和谐。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蜜月”是新婚夫妇在恢复日常生活前,单独相处的甜蜜时光。

中式婚礼习俗

        1.三书六礼: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亲时由男方交给女方。“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具体是:

纳礼:男家请人预备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家在大红庚帖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写上请人占算。

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

纳徵: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2.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到心房里,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3.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4.嫁妆: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5.上头:上头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6.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四)、婚礼流程对对碰

西式婚礼一般流程

仪式:
婚礼仪式开始:证婚人入场、新郎入场、伴郎伴娘入场、戒童入场,将戒指交到神父手中
新娘挽着父亲入场,新娘父亲将新娘交到新郎手中
婚约询问
婚礼誓言
交换戒指
新郎亲吻新娘
仪式完毕:音乐响起,新人退场,宾客向新人抛洒花瓣
照相:摄影师为新人和亲朋好友拍照留念

宴会:
客人们入座,新郎新娘进入餐厅。
上第一道菜,来宾祝词
开胃菜用完后,新郎新娘跳第一支舞,然后其他客人开始跳舞
新郎新娘一起切蛋糕,分给来宾享用
新娘抛花束后,音乐继续,新人向来宾表示感谢
新人离场,踏上蜜月旅程

老北京中式婚礼流程

亮轿: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男方向娶亲太太(全活儿人,三代同堂)行礼。

发轿:一般三乘轿,大红花轿和二乘绿轿(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坐),新郎坐马车或骑马。

新郎到新娘家吉祥门前三叫门,娶亲太太和送亲太太见面。

新郎大礼参拜岳父母。

母亲将女儿搀下床,父亲抱轿。

新娘哭嫁。

新娘的兄弟压轿,新娘的家的小孩扶轿。

起轿:北京的轿子要稳,过河过桥要举红毡挡一下,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新郎向新娘虚射三箭。

过火盆: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

吃子孙饺子。

喝交杯酒。

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