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恋的产权分析
“但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在风险投资那里的解读是,因为曾经拥有比天长地久更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现代经济学里,人们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产权”。只要产权明晰,一切问题似乎都迎刃而解。国企改革时,会提到产权——国企属国家所有,大老板仅仅是个“大管家”。可人人所有,就等于人人没有,“大管家”自然也就越俎代庖,一个人说了算。而这个企业又不真的属于他,怎么糟践都成。农村土地改革时,也会提到产权——土地并不归农民所有,他们无法真正从土地中获益,所以土地被贱卖、被撂荒。
产权听起来挺复杂,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东西的归属所有。通常,界定产权比改革产权容易,在一个产权无处不在的经济社会,每一个“理性的经济人”,都会对“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异常敏感。连带着我们的情感生活里,也处处活跃着它的影子。
尽管人们并不希望感情跟“铜臭”相关,可婚姻关系首先是一种经济关系。如果你有兴趣,一定能找到等身的专著,论述家庭婚姻起源中,经济的至关重要。而寄托着我们美好愿景与承诺的钻戒,不仅仅是“物质”的,它从一开始,就是作为“违约赔偿”而存在的。我们引进了钻戒这个舶来品,却淡忘了它所代表的“赔偿”的经济意义。这个外来的风俗,和我们的“彩礼”差不多。男女双方订婚时,男方要给女方彩礼,男方毁约,彩礼将被当作赔偿留给女方;女方毁约,则要退回彩礼。这在我们,一直是一种约定俗成,而在西方,却有明文规定——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美国的48个州中,曾有47个规定过毁婚赔偿。
赔偿的多少,也有讲究。只是我们彩礼中的那些个“土特产”——烟、酒、猪肉之类,幻化成浪漫无比的钻戒,至于钻石克拉的大小,部分取决于准新郎的财力。据说,现在通常的基准线是三个月薪水。
总之,我们戴着“一颗永留传”的钻石,走进婚姻,成为家庭的产权所有人(顺带着,也就对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合法拥有)。结婚证是证明我们拥有合法产权的主要法律文件之一,除此之外,最常见就是婚前协议。它证明,虽然我们拥有家庭的产权,但并非所有家庭财产都归我们所有,有些东西,比如房子或者车,只能“使用”而不能“所有”。
明确的产权关系,有助于我们管理经营家庭这一经济实体。产权明晰在经济行为的种种好处,在婚姻中同样存在。如果一块牧场,它不属于任何人,那么人人都可以使用,人人都不愿维护,过度的开发必然导致资源的荒芜——这就是所谓的“公地悲剧”。明晰的产权,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它让物权所有人心里踏实。
权、责、利是统一的。当我们明确知道这是我们的家庭时,才会舍得投入、勤于管理、精于经营。同居关系为什么没有婚姻稳固?恐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少对“家庭”的合法拥有。婚外恋为什么比同居更糟?因为后者仅仅是没有确定“家庭”的产权,而前者根本是不可能拥有。
我们从“理性经济人”这个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出发,分析“第三者”在婚姻情中的经济行为。
婚外恋可能具有某种虚拟的“家庭”,它依然是一个经济共同体。“第三者”有“使用权”和“经营权”,却缺少最为重要的“所有权”,这就让婚外恋具有无法弥补的先天缺陷。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租来的房子,你可以使用,也可以经营,但它不属于你。谁能保证你精心维护与装修的小屋不在某一天,被房主突然收走?
所以,婚外恋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第三者”可以用心经营这一段爱情,可以帮着情人出人头地,但是她(他)心里很清楚,不管是真实的爱人还是虚拟的家庭,她(他)都不具备合法拥有的权利。在投入随时都可能沉没的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做短线不做长线,见好就收。“但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在风险投资那里的解读是,因为曾经拥有比天长地久更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当然,也不是不能对婚姻产权进行改革与重新界定。只是,此事关乎多方利益的博弈,对于某个想改革的当事人,比如婚姻中的出轨者,代价太大。理性思考的结果,多半是以不解体家庭为前提。他(她)一样会进行投入与回报的权衡,这里面,就不仅仅是物质的考量,更有责任、情分、习惯、道德等等非物质因素。别小看了这些说不清道不明、无法定量的东西,它们的分量足以使天平发生致命倾斜。
别跟我说什么感情比婚姻重要,那些个二奶、小三儿,打来打去为什么呀?不就是为了合法拥有某个人,近而对家庭拥有合法产权(一旦家庭产权确立,财产所有权也就尘埃落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