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何时告别“持久站”?
导读
“这个长假参加了几场婚宴,几个宝贵的夜晚就没了。”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是结婚高峰期,不少赴宴的市民反映,婚宴晚点已成通例,而且拖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几乎所有婚宴的请柬都写着“晚上6时入席”,然而不知道从何时起,泉州的婚宴“(晚上)6时恭候、7时入席、8时半甚至9时开吃”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而如果准时赴宴,还会被人笑作是“傻子”。
迟开的婚宴给客人也给新人造成了不小的折磨。对于客人来说,等得心烦,吃得不爽,婚宴成了负担;对于满心欢喜却“缺乏经验”的新人来说,一场“持久站”下来,饥肠辘辘,喜庆心情更是去了大半。
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大家都深受其害、深感无奈,但婚宴还是“迟开不误”。那么,这一陋俗究竟是如何产生、蔓延的?该如何树立准时赴宴的新“婚尚”,本期《新闻调查》与您共同关注。
□本期执行:张沼婢曾聪虹郭洁鸿
晚点:等的时间占一半
请柬上写明晚上6时开始的婚宴等到8时还没开席,参加一个婚宴,等待开席的时间占了一半以上。国庆期间多起来的婚宴,让许多市民对婚宴不准时现象深有感触。主持过一千多场婚礼的丰泽大酒店常务副总、银牌主持人苏三更是感叹:“婚宴越来越迟开,拖延越来越严重!”
案例:一场“标准”的晚点婚宴
10月2日,市区某大酒店,一对新人的婚宴正在这里举行。
按照请柬的通知,婚宴是晚上6时开席的。然而,新郎新娘开始在门口迎接亲朋好友们时已是晚上6时30分了,而此时宾客才三三两两到来。本次婚宴共预订22桌,除了婚礼的筹办人员外,18时没有一个人到场。
到了晚上7时,客人陆陆续续到来,但22张桌子仍只坐了不到四分之一。再半个多小时后,参加宴会的客人达到了高峰。晚上8时整,有15张桌基本坐满了。
按照惯例,20时该开席了。然而,为了让最后几桌坐满,新人们决定还是再等等。又是半小时过去了,大厅里已坐满了19桌。经站着迎宾已两个小时的新人同意,婚礼终于在20时30分开始。
在完成一系列的婚礼程序后,等到上菜已经是20时45分———距请柬上通知的时间已经晚了2小时45分钟,此时,仍然有部分迟到者在寻找座位。
客人:等得心烦吃得不爽
婚宴成负担
调查发现,一顿婚宴,标准的吃饭时间在1.5小时左右,花在路上的时间大约半个小时,而花在等待上的时间达2小时,占了一场婚宴所需时间的一半。
市民张先生已经参加了不下30场婚宴,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湖美酒店的那场婚宴。新人到20时48分才入场,完成了必要的婚礼程序后,婚宴事实上是21时才开席的。这是他在市区参加的开席最晚的一场婚宴,他和同桌的其他人员又不大熟悉,一个晚上都闷着喝饮料。等到婚宴真正开始时,肚子已经很胀,根本吃不下什么东西。
住在郊区的林小姐说,现在婚宴要到20时30分才开席,如果要全程吃完,就得22时左右了,而市区的公交车到21时30分就差不多停运了。为了不耽误乘车,她到市区参加婚宴都不敢“恋战”,匆匆吃完前几道菜,勉强填饱肚子后,就急急忙忙搭车回家了。
“参加婚宴简直是一种负担。”与林小姐有类似经历的曾小姐说,参加婚宴,晚饭成了夜宵,又要花很长时间等待,一个晚上时间都浪费了。因此,要不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结婚,她一般不会参加婚宴,礼金都叫别人代送。
新人:站到脚麻饿到头晕
心情去大半
深受婚宴迟开之苦的不仅是宾客,新人对此也苦不堪言。
再婚的王先生对于第一次结婚的痛苦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没有经验的他从晚上6时30分开始在大厅迎接来宾,虽然前半个小时没有什么客人,他却不敢偷懒,一直乖乖地站着。到了后来,他站得脚发麻,腿发酸,肚子咕咕叫,也不能找把椅子坐坐。等婚礼正式开始时,两人已经累得不想说话———不那么良好的开端真是失败的一半!第二次结婚时,王先生吸取了前次教训,先提前吃了点东西垫肚子,又做好“持久站”的心理准备,这才避免了再次等待的痛苦。
俞小姐和先生都是外地人,他们的婚宴因此只请了10多桌。原来以为桌数不多,亲朋好友会很快就到齐,但没有想到,宾客到了20时多了才勉强凑齐,婚礼还是要拖到20时30分才能进行。“原本结婚的热情和兴趣,随着迎宾时间的不断延长,变成了身体的折磨和心理的煎熬,喜庆的心情去了大半。”她说。
对于婚宴迟开的现象,虽然大部分新人都感到不满,却也无奈。“毕竟是一生一次的大好事,客人迟到了也不好责怪,只好耐着性子等下去啦。”不少新人感叹道。
但也有一些性直或性急的新人,等得心焦也会对好友发火。市民梁先生有一次忙到20时20分才赶到现场,结果被好友、新娘林小姐狠狠地批了一通。这次“史无前例”的挨批经历让他有点懵,后来明白了对方“久站不下”之苦时,他心里才释然。
尴尬:
何时赴宴难倒外地客
由于对赴宴时间的“潜规则”掌握不准,外地客何时到泉州赴宴,泉州客到外地客何时赴宴,都成了尴尬事。
苏三告诉记者,2000年国庆节前后,有一对新人在泉州一家酒店举行一场婚礼。请柬上写的时间是晚上6时30分。有6个厦门来的客人早早来了,等到19时多的时候,这几位客人实在等不了。客人对服务员说,“把你们经理叫来,我们随便点几道菜吃了先走。”当时主管酒店餐饮的苏三,只好去和新郎新娘沟通,得到许可后,他先给这几个客人上了几道菜。客人吃完之后,匆匆离开了酒店。
不仅是外地客觉得尴尬,本地人到外面赴宴也觉得很有些不适应。今年5月12日,市民小邓应邀到莆田参加同学的婚宴,请柬上写的时间是晚上6时30分。按照泉州人的赴宴惯例,小邓晚上6时30分才出发。
晚上,到了莆田已近19时30分,小邓认为时间还早,还顺便到市区晃悠了一圈才去吃婚宴。20时赶到婚宴现场,结果宴会已经开始半个小时了,他只得尴尬地找了个位置坐下。更令他想不到的是,泉州的其他朋友此时也打电话来了,说“20时30分前会准时赴宴,请多占几个位置”,令他哭笑不得。
后来,小邓才得知,莆田婚宴最迟19时30分也要开席,这使许多不知情的泉州人很不适应。
浪费:婚宴晚点浪费惊人
“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语)。迟开的婚宴除了浪费他人的时间外,还造成了财富、资源的浪费。
在酒店举办的婚宴,标准的菜肴是八菜两汤,再加上头尾甜汤甜点和最后一道水果拼盘。但一顿迟开的酒席,客人吃进肚子的有多少,浪费的又有多少?以记者近期参加的几场婚宴为例,开席的时间越晚,酒桌上的剩菜越多。时间如果拖到21时开始,不少客人在第五道菜乌鸡汤上桌后,敬完新人的酒,就离开了。大多数人在倒数第三道菜———鱼,还没上桌或者只吃了不到整条鱼四分之一就走了。
由于最后上的鱼和甜点很少人问津,有人曾对泉州的婚宴难准时造成的浪费作过统计:以中等宴席标准计算:鱼(桂花鱼)一盘80元,甜汤甜点20元,一桌大概浪费100元;以较高档宴席标准计算:鱼(石斑鱼,多宝鱼)一盘100元,甜汤甜点30元,一桌浪费大约130元。
一场婚宴下来,由于不准时造成的浪费,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据有关部门统计,泉州每年有1万多对青年登记结婚,仅在筵席上就至少吃掉5亿元。不包括时间浪费,仅因为婚宴不准时而造成的物资浪费就相当惊人。
症结:晚点的原因在哪里
婚宴晚点,为何成为泉州的普遍现象?记者采访了解到,闽南地区由来已久的“好事慢慢来”的风气遗留至今,“去得早不如去得巧”等观念根深蒂固,是婚宴难准时的根源。
喜事不插头阵
白事没请自来
“喜事慢慢来不要插头阵,白事没请都要自己来。”中国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说,闽南人的风俗习惯,是导致婚宴难准时的主要原因。
在闽南地区,碰到丧事,不要人叫,不用人催,大家自告奋勇去帮忙,这是一种优良传统。至于碰到喜事,大家认为好事慢慢来不要紧,特别是吃宴席不想太早去,以免显得迫不及待,总得主人家三请五请,“盛情难却”才去吃。
泉州人特别有人情味,请人吃宴席都表现得十分热情,觉得多叫几次显得更加亲切,更有诚意,长久以来也形成了请人吃宴席总要叫三五次的习惯。于是,这种习惯慢慢形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影响了人们现在赴宴的习惯。
林少川告诉记者,以前农村在自家屋外搭帐篷办喜事,乡里乡亲都来热心帮忙,摘葱、洗菜,气氛十分融洽。宴席采取的是“流水宴”的方式,一天一般有两场,中午一场,晚上一场,有些人家晚上宴席又分为18时多一场,20时多一场。客人如果迟到了,赶不上第一场,还可以赶第二场。人们比较没有时间观念,认为随时去都有的吃。加上闽南人办宴席习惯热闹,许多人划拳喝酒,宴席经常拖得比较晚。现在请客改在酒店之后,这些“遗风遗俗”仍然延续下来,导致赴宴难准时成为习惯。
林少川认为,随着现代社会都市化、工业化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准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后,这种“遗风”可能会慢慢淡化。
工作忙赴宴不疾不徐去得早不如去得巧
对于不准时赴宴的社会风气,泉州市礼仪协会庄秘书长深有体会。他说,每次去参加婚宴,去得太早没有人,只能在那边苦等。参加了几次婚宴后,有了“经验”,下次就掐好了时间赴宴,而因为大家都有“去得早不如去得巧”的想法,总有一部分人去得迟,使得婚宴没法准时开始。
庄秘书长认为,现在部分人工作较忙也是导致婚宴难准时的原因之一。一般下午18时下班后,回家收拾一下就耽搁了时间,再加上大家都不疾不徐地赴宴,所以婚宴就被越拖越迟。
苏三对此深有同感。他接触酒店行业十几年了,前后共主持过一千多场婚礼,主管酒店餐饮也有十几年时间。他说,这种风气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不过刚开始时还好一点,现在比起以前是越来越晚了。另外,老同志通常都比年轻人来得早,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年轻人比较忙,而且已经形成了赴宴不准时的习惯。
婚宴变成应酬迟到早退为赶场
办婚宴本来的目的是为了请亲朋好友见证和祝福新人结婚的幸福时刻,同时也可以联络、增进亲友感情,但演变到现在,办婚宴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应酬甚至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了。
庄秘书长分析道,既然是应酬,有的时候就并非心甘情愿了,这大概也是婚宴难准时的原因之一,也因为只是应酬,所以常常有人中途离席,还没等新人敬酒、最后的甜汤还没上来就走人了。
在市区一家政府单位上班的陈小姐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婚宴动机不再单纯,很多人结婚办酒宴纯粹是为了筹集资金。有些平常并不怎么联系的人,可结婚请酒的时候却又想起了你。让你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有时候一连好几颗‘红色炸弹’,让人不得不赶场,迟到早退当然是常有的事情。”
今年60多岁的黄阿伯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参加婚宴都不重视要送多少礼金,送热水瓶,送枕套、茶杯,或粮票什么的,新人也没什么好吃的东西招待,大家就是在一起聊聊天,说说笑笑就很开心了。现在要包红包,大办宴席,繁文缛节多了,不得不等这个等那个,婚宴难准时自然是见怪不怪的事。
看法:
婚宴如何才能准时
准时赴宴大家受益,但婚宴总是要拖到很晚才开始,这是许多人深受其害却又深表无奈的一个现实。如何让婚宴准时开席,相关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声音:
准时赴宴人人受益
“耽误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我们应该节省时间,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林少川说,其实很多人都想准时,但是又受到风气影响,真是情感与理智的两难选择。时间很宝贵,社会应该呼唤守时意识,通过宣传、讨论等方式,一步步推动观念的改变。
苏三表示,婚宴不准时给新人和宾客都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也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他希望,大家共同守时守信,共建和谐社会。
庄秘书长也认为,从弘扬婚育新风尚、树立良好社会风气来看,不守时的婚宴是不文明现象,也是对新人的不尊重。新人为了筹备婚礼花费了不少精力,大家应该体谅他们的辛苦,不要让新人站在大门口等待两三个小时,婚宴准时不仅能节省主客双方的时间,也有助于文明社会风气的形成。
建议:
多点创意多点诚意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客人准时赴宴呢?去年冬天结婚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看到之前许多同事朋友结婚都饱尝“持久站”等待之苦,他想改变这种风气,倡导准时入席。
为此,他想了几个办法。最初,他想在请柬上注明“晚六时半入席,逾期不候。”但是,后来经过商议,亲戚觉得这样有点命令式,显得没有人情味,于是作罢。他又想通过“自助餐”的方式,让婚宴准时开始,但是亲友却怕场面不够热闹。最后,他采用了最诚恳的方式,从晚上6时开始,一个个打电话催,请宾客在18时30分准时入席。这样既有礼貌,又十分奏效———19时前宾客基本到齐,19时就开宴了。
一些市民认为,婚宴迟开还与现在大部分婚礼缺乏个性和新意有关。因此,有人建议,在婚礼中加入点创新因素,比如准时到场的宾客可以观看表演,或者参加唱卡拉OK等,活跃气氛。也有人建议,可以适当奖励准时到场的客人,比如发一些小礼品、纪念品等。
提倡:
破除陋习婚礼简办
“婚宴不准时是陋习,婚宴大操大办更是陋习。”庄秘书长说,在石狮、晋江不少地方将婚礼办得很豪华,有的为了让宾客准时赴宴,还送金戒指给宾客,这样发展下去,新人的负担会越来越重。他认为婚宴简约就好,甚至可以不办婚宴,只需告知亲友,或者通过在媒体上宣传的方式广而告知所有人,这样花的钱不多,又很有意义。
团市委有关人士也提倡,年轻人不要参与大操大办婚宴,而应该提倡简约、朴素的婚礼,多一点心意,少一点应酬,婚礼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