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婚礼 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百姓心中都会有一笔帐。今天我们的《小算盘 大算盘》 将给您算算20年来、普通老百姓的婚礼都有哪些变化。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每一个不同时代的婚礼,都会明显地打上时代的烙印,把这些不同年代的婚礼串起来,我们就能看到这个时代前进的足迹。

  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因为采访的现场是热闹的婚礼,而我们采访的主角,就是今天婚礼的司仪--金龙。他从20年前就开始帮别人主持婚礼,只不过当时是义务帮忙,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一家婚庆公司的总经理,只有在接到大单时,他才会亲自出马。

  婚礼司仪金龙:“我主持了20多年的婚礼,从婚礼上就能感觉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年一个样,原来是小庭院的婚礼,后来是食堂,然后走进酒楼,现在已经走进了这样的生态酒楼。”

  新人马上就要到了,金龙开始张罗嘉宾入场,我们的采访不得不暂时中断。

  “现在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让我们有请新人下车。”

  新郎:“朋友们好,我今天终于娶媳妇了!”"您从我的脸上就可以看到,非常的快乐。"

  终于忙完了今天的婚礼,金龙才有时间带我们来到了他的婚庆公司,这个1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坐落在北京的繁华地段,是他买下来的,而最开始创业时,他的办公地点仅仅是一个20平方米的旧楼。

  婚礼司仪金龙:"当时人家给个红包,还不好意思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就可以收了,也就10块、20块;进入90年代,一次婚礼就收入几百块钱了。"

  金龙的小帐本:80年代主持一场婚礼收入10-20元,一年能赚几百元;进入90年代,主持一场婚礼就收入几百元,一年能收入几千元;90年代末期,他成立了自己的婚庆公司,第一年就收入7-8万元钱;现在他一年的广告支出就达20万元,营业额超过五十万元。

  说起生活水平提高在婚礼上的反应,一直从事婚庆监督管理工作的中国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史康宁更有体会,他告诉我们,现在我国跟婚庆相关的产业已经达到76个,而婚庆机构的数量也成倍增长,全国直接从事婚庆的机构已经超过10万家,人员超过100万人。

  中国婚庆行业委员会总干事史康宁:"还有一个人们用于婚礼中结构性支出的变化,20年前,人们更注重吃什么饭,到什么地方去吃,到90年代强调怎么坐车、坐多长的车、坐几辆车,随着发展,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人们从10几、20年前对物质层面的变化更多地转向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个性化的婚礼就成为城镇居民婚礼的主流趋势。"

  史康宁给我们算了一笔大帐: 1997年,全国婚礼当日的消费平均为2500亿元人民币;到2006年增加到4600亿元人民币,增长了2100亿元。

  而去年我国居民用于婚庆方面的支出全年为15000多亿元,对一、二产业的拉动大概有12亿元,对GDP的贡献率接近13%。